书院动态

至诚要闻

至理讲堂第36期丨教育要回应生活之美——来自《论语》的启示顺利开讲

发布日期:2024-05-22

5月15日,理学院、至诚书院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成海鹰教授做客第36期“至理讲堂”,开展“教育要回应生活之美”专题讲座,通过解读《论语》、古诗词等文学作品,引导师生发现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简单而纯粹的美好。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风奇主持,1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片

活动伊始,成海鹰教授强调了五月作为青春之月的重要性,并指出教育应当回应生活之美,这是一种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论语》中,孔子强调了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相连,主张“学以致用”,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种教育理念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图片

发现生活情趣之美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迷茫和焦虑之中。成教授借用尼采的一句话:“虚无主义是现代文明最可怕的客人。”来点明此现象。而佛系、躺平等现象的出现,更是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一种无奈和逃避。因此,身处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我们更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向前看。成教授认为这种力量便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哲理,更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成教授特别提到古代诗词中含蓄而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其中蕴含的情趣之美。如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论是李清照笔下那份难以消解的深情,还是柳永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代价的执着,这些优美的诗篇如同千年古泉,汩汩流淌着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对爱情的执着与纯粹。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中的情趣美,拥有更加充实和幸福的人生。

图片

体会生命和乐之美

随后,成教授提到《论语》中体现出的生命和乐之美。她以《论语》的开篇为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方式。当我们不断学习并时常复习时会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当朋友从远方而来,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深厚的情谊和温暖的关怀。当别人不了解我们或者误解我们时,我们保持平和宽广的胸怀,这种修为是君子所必备的。学习之乐、友情之欢、修养之美,当我们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和心态时,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和乐之美,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感受心灵恬静之美

最后,成教授以孟子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与白居易的“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两句作结。虽出自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家的作品,但都深刻地阐释了人们内心的追求与生活的美学。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核心概念——心安。只有心安,心灵才得以休憩,才能感受生活的点滴,它正是生活之美的源泉和归宿。因此,我们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瞬间,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当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和满足时,生活之美也将自然而然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图片

成海鹰教授以她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能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安宁。希望大家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感受美好,以更加积极、更加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图片
图片

图片 | 严蓓钰

文字 | 蓝纯、贾嫣

排版 |媒体中心-严蓓钰

初审 | 蓝纯、赵越

复审 | 樊艳梅

终审 | 王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