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6-06
科普也能这样玩?
大学生和小学生共创的科学剧本
《蚊虫危机》走进小学
诺日朗在野餐垫上放了一枚硬币,然后将杯子放在硬币上,往杯子里倒入刚刚打来的水,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硬币居然不见了!“小朋友们,请思考诺日朗的魔术是怎么做到的并尝试还原该魔术。”台下的“小科学家”纷纷举起了手,跃跃欲试。
这是由汕头大学附属学校小学生和理学院大学生原创科学剧本《蚊虫危机》的故事情节。5月15日,这部融合了剧本演绎、实验还原、侦查解密等元素的科学剧本走进汕大附小,得到师生一致好评。该科学剧本由汕大附小三年级的郑鼎新同学主创,理学院海洋科学专业赖嘉原、徐璐瑶等大学生将故事内容进行扩充改编,在各章节加入了小实验等任务,最终完善而成。
在这部作品中,由参与者扮演的6个角色,在“健康使者”的引导下,通过回答问题、科学实验等环节,还原故事的全貌,找出剧中角色生病的病因。剧本设定独特巧妙,充满挑战,让参与者仿佛置身于一场谜影重重的探秘之旅,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沉浸式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增长见识。
《蚊虫危机》不仅是一场充满探秘乐趣的游戏,更是一次趣味满满的科学教育。“水里为什么会有小蝌蚪,黑米粒和蚊子”“为什么要喝流动的水并要把水煮开”……大学生志愿者扮演的“健康使者”用一系列问题引导小学生跟随剧本情节发展思考,探索科学真相。同时,参与者需要共同协作,运用生活常识,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的“酸碱度实验”“消失的硬币魔术”等实验完成每一章任务,破解谜题,大大提升了科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原本在课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剧本研读结束,大学生助教们站到了台前。他们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与实验原理进行详细讲解。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他们不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还配合着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紧紧盯着台上的助教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随着剧情的发展而紧张、兴奋,也随着实验的成功而欢呼、鼓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学院倾力打造这部作品,旨在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鼓励广大学子用“青年心”讲好讲透科学知识,为科普课程注入“年轻态”。在游戏中,参与者不仅能学到实用、有趣的科学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这一科普形式,不仅让参与者和组织者都收获满满,也为从专业“小切口”做好“大思政”教育工作开辟新的路径。未来,学院也将继续探索,深挖育人特色,创新共建载体,以科学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发展每一名学生的“创新之能”。
图片 | 陈安妮
文字 | 蓝纯、万昀晶
排版 | 媒体中心-邓韵晴
初审 | 蓝纯
复审 | 樊艳梅
终审 | 王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