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至诚

住宿学院

从“专业培养”到“全人教育”----对话汕头大学副校长、至诚书院院长李丹博士

发布日期:2015-03-19

资料来源:院刊《至诚》第二期 2009年秋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学院,至诚书院成立一年来,围绕汕头大学国际化和精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书院为平台,努力推动大学从单纯的“专业培养”向社会适应能力的“全人教育”转变,通过学科交叉拓展宿生的视野;以团队、职业、体能、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拓展课程建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家·缘”为重要依托建设更和谐社区氛围。带着对改革的回首与展望,本刊记者采访了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汕头大学副校长、至诚书院院长李丹博士。

记者: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试验田,汕头大学一直致力于教育模式的探索,请问是什么促成了住宿学院模式在汕大先行先试?

李院长:当前社会与学校的浮躁、功利化、低俗化以及学生工作的种种弊病,这给大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很多挑战。我们认为,大学不应该只是培养专业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完整的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学科与专业的分割,注重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也就是说,大学不仅仅是提供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在道德操守、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体能体质等多方面得以提升,关注学生人格养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中国的很多高校,学生按院系、专业、班级住宿以便于管理。汕头大学2003年开始改革住宿制度,尝试,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混住”一起。20087月,借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优秀大学的住宿学院模式运作至诚书院,开始住宿学院制试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全人教育”理念。

记者:至诚书院在汕大走过了艰辛而又充实的一年,请问这一年的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院长:这一年的最大成绩是我们完成了符合国情、校情的住宿学院框架的搭建工作,并开展了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质拓展活动,书院逐步得到学校广大教师、同学的认可,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初步体现了强调团队建设、强化宿生自我管理、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感恩奉献教育等特色。

不可否认,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来自师生的思想观念转变方面,有关书院教育模式、理念和做法引起了诸多的争论。当然,我和同事们都很坦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我们坚信,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的

 

 

弘扬中国文化 践行“全人教育”

 

记者:汕头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有志、有识、有恒、有为”高素质人才,至诚书院如何践行这个目标?

李院长:至诚书院虽然不提供专业课程教学,但我们通过住宿学院社区活动平台的搭建和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宿生提供团队、交叉学科、体能、心理和职业生涯等拓展课程项目,通过不同专业背景的交叉,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不同兴趣爱好的交融,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人脉,建立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从小社区走向现实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记者:为实现“全人教育”,至诚书院实施了哪些突破性的改革?

李院长:打破中国传统高校住宿制度,不再按院系、专业、班级安排住宿,而是按不同院系、专业、班级而实行的“混住”制度,学生宿舍楼不再只是睡觉和休息的地方,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之家,强调宿生的自我管理,学会独立承担责任。这是我们改革的最大特点,国外一流大学几乎都是这种育人模式,这种制度便于不同专业背景交叉,扩大交往半径、延伸人际链条,积累社会资本,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人格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终生的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让住宿学院制度不但在汕大能推广,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其他大学建立一个可借鉴的学生培养模式。

记者:从“专业培养”到“全人教育”的转变,具体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李院长:住宿学院命名“至诚书院”,英文名为Veritas College Veritas自拉丁文,意为:Truth, Truthfulness, Sincerity)。“至诚”源自《中庸》的一句话,寓意深刻,我们期望书院各位同事和广大学子共为至诚之人,用心学习善道,把握善道,言行一致,存养真性,表露真情,以至动静咸宜,左右逢源,“从心所欲,不逾矩”,最终实现“追求无我”之远大理想。

当今社会,一个人要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团队,学生不仅要学会管理好自己,而且要锻炼如何与他人共处的各种能力,要懂得如何以真诚、宽容、负责、感恩和平等的心态对待一切。我把“真诚 宽容 负责 感恩 平等”和院训“诚敬谦和” 比喻为至诚书院的DNA,作为长期性的“蓝图”复制给每一位同学并影响他们的人生。

记者:为什么至诚书院要凸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李院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沉淀的文化智慧,理所当然要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李嘉诚先生也十分提倡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全人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书院名字和院训都继承了传统文化的智慧。我们希望书院在借鉴国外一流高校住宿学院制度的同时,把中国的传统教育精神、把中国的“大学之道”融合进去,实践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种文化“对接”。

 

 

营造至诚精神“家·缘”

 

记者:纵观至诚一年的历程,“家·缘”已成为书院的重要关键词,请问“家·缘”蕴含怎样的一种理念与文化?

李院长:“家·缘”是至诚书院成立庆典晚会的主题,现在也是书院网络交流平台的名称。今年6月校董会期间,李嘉诚先生参观书院时,我是这样解释的,“书院希望给大家一个家,建立一种缘分。”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院长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导生则肩负起兄长的角色,期待同学彼此之间能情同手足,互相关心帮助。

记者:为营造至诚精神“家·缘”,书院做了哪些努力?

李院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通过社区活动平台的搭建以及各拓展课程项目的开展,给予学生专业课堂以外更多的关怀、支持和更广阔发展潜能的空间;通过“宿生活动资助计划”为宿生之间的交流与个人能力锻炼提供机会;创立书院院刊《至诚》以宣传书院的文化理念,提供宿生互相学习、交流平台;通过书院成立庆典晚会,让书院大家庭每一分子共同欢庆书院日,增强宿生的归属感、凝聚力;通过院长餐会、导师餐会,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营造家的氛围;通过网络“家缘”,积淀书院文化,促进同学们的进一步交流,等等。

我们还将策划一系列的品牌活动,并征集院歌、书院口号、手势等,期盼至诚学子在毕业多年以后,见面还是那首当年熟悉的院歌,熟悉的手势,熟悉的品牌活动所留下的记忆。不在嘴上说爱,但是心里和动作,发自内心的团结,真诚的体验,无处不体现出对书院大家庭之爱。

记者:谈起网站“家缘”,我们知道这个虚拟社区已经成为大多数同学喜爱的地方,我们也注意到两位院长都是常客,请问您为什么会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家·缘”上?

李院长:网络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也是一个寻找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寻找朋友、发现朋友,结交朋友,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家缘”是书院的同学们自己研发的facebook虚拟平台,是现实世界的延伸。

“家缘”实行实名制,老师和同学都可以通过写日志,发相册等分享生活点滴和人生经验,表达真实的意愿。通过“家缘”,同学们可以从多方位展示一个立体的自我,彼此间也就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浏览院长、老师们的主页,了解我们的一些想法、做法。而我们则可以借助网络“家缘” 更真切地了解同学们的状况,积极主动与他们对话、交流,关注他们的成长以及他们的期望、建议和意见。我认为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相当重要。

 

 

建立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记者:记得顾佩华执行校长和您都说过“书院要弱化管理,强调服务意识”,那么至诚书院的行政架构是怎么样的?“自我管理”又是如何体现呢?

李院长:过去一年,书院只有四位老师。我是兼职的,还有一位专职副院长兼书院党总支书记,加上院务室两位老师。人员很精简,我们之所以可以做出这样的成绩,更多是依靠宿生的自我管理,老师主要是做服务、引导和支持工作。书院设立导师委员会和导生委员会,成立学生会;同时结合中国国情,设立党总支委员会和团委会,让党团工作进社区。书院引导学生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等形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独立性。引导、支持学生独立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帮助解决碰到的难题,提供资源的支持。由宿生自主管理并起草书院规章制度,研讨书院学生组织、社团机构的构建。

新学年书院宿生增加到1000人,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已经增加聘请两位老师共同参与书院工作,同时考虑成立书院拓展辅导中心,专门研究并组织开展书院拓展课程项目工作。

记者: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这是否会让同学感觉是书院在推卸责任和义务?

李院长:强调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管。书院一直秉承“引导、支持、帮助”和“自主、平等、开放”的理念,引导、支持学生独立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各类特色活动,让学生自觉、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其它课外活动。我一直认为同学们完全有能力管好自己,只有放开手脚,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记者:推行“导生制”是至诚书院的一大特色,您是怎样定位导生的?现在进展如何?

李院长:我们借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住宿学院模式引入导生制,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导生并负责带领20-30位宿生,形成一个小区,组成小团队。在至诚书院,导生是小型团队的负责人,与中型、大型团队负责人不同的是,导生需要面对每个宿生。由于他们和宿生生活在一起,最了解同学们们的需求,最能提供贴心的帮助和关怀。导生工作是宿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措施,担任导生是一种荣誉。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宿生成长成才,有效引导广大宿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借此增强宿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书院凝聚力。

过去一年,导生在书院建设中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他们都比较优秀,这本身就给广大同学很好的模范作用,其次他们引领本区学生共同建设本小区的特色文化,例如各具特色的小区名号是不同区的“名片”:“兄弟连”、“卧龙区”、“知行居”等男生宿区的区名中则蕴含了一股阳刚清朗的气度,而从清丽的“上林苑”、“水丽坊”和俏皮的“涩女廊”、“五星集”等区名可以管窥女生宿舍小区的文化。当然,对于新学年的新一届导生,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建设导生队伍,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记者:书院学生会主席“票选”一度成为汕大的热点,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也为罕见之举。是什么让您有勇气去尝试这个“螃蟹”?

李院长:学生每人一票直接选举他们的代言人——学生会主席,这在国外高校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在国内,中山大学曾经做过一次试点。我们的学生会换届和主席选举,不选代表,不开大会,而由宿生每人一票直接选举,选出主席后其他成员完全由他组阁。我考虑更多的是通过学生会主席“票选”来践行书院自我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候选人、选举人的能力以及让宿生进一步全面认识民主制度的利弊。

为了做好这次选举,书院同学组建了学生会主席选举工作委员会,制定《至诚书院学生会主席选举办法》,历经网上投票、能力展示及宿生全体投票环节,最后以书院宿生71%的投票率直接选举产生最高票获得者——07电子张伟民同学为至诚书院第二届学生会主席。

记者:在学生培养方面,请问书院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打算?

李院长:我们会继续为宿生的成长提供支持,例如,在现有国学读书会、至诚驿站等学生社团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社团,加强交叉学科学习,完善导师制等。如果说专业学院给予同学是翱翔的翅膀的话,我们认为,至诚书院将给予宿生一个腾飞坚实的平台,让大家飞得更高更远。

记者:在《南方日报》对汕大的深度报道《一所“特立独行”的大学  一个“异乎寻常”的标本》中引用了这样一种观点 ,“有人说,汕大的变革因其特殊性而不可学,在目前中国的大学体制下,他们相对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那么至诚书院模式的推广是否也会遇上这种困惑?

李院长:在各级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与帮助下,汕大勇于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先行先试,学习并借鉴国外一流高校的教育模式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至诚书院在育人理念,行政架构,住宿安排,导生制度,社区活动平台的搭建以及各类拓展课程项目的开展等,完全可以为大陆其它高校所借鉴。住宿学院制在汕头大学只是先迈出一步而已,也许再过若干年,住宿学院将在中国大陆高校遍地开花。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