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动态

至诚要闻

著名电影制片人、创作人张承勷分享创作、电影和大学生涯

发布日期:2018-06-12

    5月26日至28日,著名电影制片人、创作人张承勷先生受至诚书院邀请,分别以“沙龙”、“讲坛”、“夜话”三种形式为师生分享了他在创作上“创意既要新颖又要有熟悉感,既反叛又要能让人接受”的心得;他对电影业经营生态环境的见解;以及“我”这个差生凭什么拿到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offer,在大学“我”都做了什么热血的事情,又为何与电影结缘的妙趣经历。三项活动均大受同学欢迎,都一早截止了报名,现场更座无虚席。

    “其实你我才不是个没有创意的人!”张先生一语否定了同学对自身的认知,“日常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原来所谓创意,就是要突破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如果我的水瓶没拿稳,那么它应该掉在地上,但如果它竟然‘嗖’地飞起撞到某个人的脸上呢?想象力突破了物理规律上的条条框框,就有了一部科幻片”。

    想让人得到创意的冲击,就先把他放进他熟悉的环境里。“安全!安全!惊喜(惊吓)!安全!”——就是大多数成功的商业创作的规律。但张先生转而又警醒大家,创意不能完全离经叛道,纯粹的标新立异。“酷就是一种没有伤害性的反叛。没有伤害就很酷,有伤害就很残酷!”整场沙龙的内容丰富生动,趣味性强。来自音乐、文学、电影、心理、营销等领域的例子,张先生信手拈来,“书店的书为什么要整齐地堆成一堆”、“至诚小区名字‘简朴寨’和‘潇雅轩’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吊足同学胃口。

    “其实电影并不赚钱”,张先生在至诚讲坛的开场就狠狠地打了主题一脸。张先生以自身多年从事影视行业的见闻感想,一一揭露为什么电影梦会演变成赔钱梦的原因。他深刻指出,中国观众变得越来越专业,但电影从业者的专业态度仍有欠缺;剧本研发的时间过短导致内容不精良;电影制作流程不够成熟稳定,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中国电影教育不够系统,过于集中在导演和演员的培育上等等。张先生语气温和,却流露出对电影行业的痛心与担忧。现场感染力强,有同学惊呼:“讲座结束了,我的手机还有七成电!”

    与同学们的夜话中,张先生则显得十分放松。“我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都是从杂书来的”。也正是多亏了这些“不正经”的书,他得以通过面试进入了香港大学。进入大学后,仍主力看杂书、看电影,成为一个“文艺浪人”,却当起了“青年文学奖”的主席,却更喜欢梦想。他想做音乐,于是想做一款APP,让人用嘻哈音乐来背书,“我们一边嘻哈,一边跳舞,一边背书,很过瘾的!”张先生边说边晃起了肩膀和脖子。

    至于后来为什么做起了电影制片人?他说有一次他从电影院出来后,整个人突然陷入空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刚刚那部《稻草人》太震撼了!当一部暴力片暴力到让你怀疑暴力本身,它就成功了。“这就是后来让我决定做电影的原因”。

    最后他感叹,很多上了年纪的男性都觉得自己成长到某个阶段就不成长了,而他自己就一直停留在二三十岁的状态!“我蛮赞同习近平说的‘初心’的。”张先生对同学说:“初心不可能是赚钱!我当年想做APP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帮助师弟妹背书”。“大家还年轻,不用急,要问自己的价值观在哪里,而不是要赚多少!”

    张先生还答应了至诚书院,十月重临,并积极考虑为同学开办“电影编剧班”。值得期待!             

 文 15广电 陆秋燕 图 王冠成  15新闻 刘秋丽 16广告 彭悦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