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程

学科拓展

传统文化学习营心得

发布日期:2013-06-06


07中文 胡祥

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热诚,很侥幸地我被选在了仅有的外院五人之列,得以参加至诚第二届传统文化学习营,也开始了我与至诚、与中国传统文化又一次全新的接触。期间虽仅短短五天六夜,然而细细想来,老师们孜孜不倦、身体力行的德行教诲以及古人温文尔雅、精致细腻的生活熏陶,却也真使我从中感触颇多、获益匪浅,让我在轻松愉快之余懂得了应当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此次学习营中我最大的一点收获当属《孟子》中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实上,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对于古圣先贤的经典言论,我们实不陌生。然而也正因为它们耳熟能详、司空见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成见和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将其视为前人的思想主张、价值理念而忽视它最根本的存在意义。我至今仍记得陈文滨老师两次对我说这句话时的样子。正当我苛责他人、埋怨现实、提出为什么的时候,他的诚恳、冷静、语重心长和超脱通达的人格魅力却让我像醍醐灌顶,引起自我的反思,从而切身地体悟禅宗顿悟的力量。而当我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句与佛家“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以及朱铭雕塑之“但凭一念间”相联系时,一切的矛盾似乎都通达了,它于是也成为我面对一切困惑和不平的灵药。现在,我不会再轻易地苛责他人,因为我知道这种心境的产生全在于一个人自我修养的欠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他一定不是飞横跋扈的,也一定不会对他人忿忿不平、锱铢必较,相反他一定能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除学会做人外,在传统文化学习营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对待学问的态度。这一点算来要从参观龙湖古寨说起。我历来憧憬古人优雅闲适的生活,然而当自身真正走近古人旧迹时,我开始对他们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发现,尽管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然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丝毫不比今人逊色。小至门上斟酌高雅的对联和雕琢精细的灯笼,大至雕梁画栋的祠堂,无处不显露出古人对事的细致精微。直至后来我们到达东林书斋开始研读论语,南怀瑾老师以他的压学深厚为我们提供了对待《论语》、学习《论语》的另一番境界,我于是也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原来学问的深与浅实很大程度有赖于读者自身的眼界,同读一句“有朋自远方来”,有人只知道有朋友从远方来了,而有人却可以看到其中隐含的时空关系和潜在内涵。这也正如前人的一句话“眼睛是横着长的,鼻子是竖着长的”,关键在你怎么看。然而,对待学问固然需要你不满足于字面的含义而深入探究其中的义理,正如东林书斋的一句“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陈文滨老师却教导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笃行”,在你未能真正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践行它的义理前,你没有研究它的资本。这不禁给了我做学问的当头一棒,也无形中给了我今后在阅读古籍时的压力,鞭策我扎扎实实将学问做深做透,并将之践行于实践。

五天六夜的时间虽短,然而期间的收获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正如诚敬谦和的做人原则、涣然冰释的沟通之道以及诚实守信的处世态度等等。这些宝贵的财富虽已不知不觉在我内心生根了,然而我知道真正的丰收还在我一生的笃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