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

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汕头大学至诚书院:公益课程成全体学生必修课

发布日期:2014-12-19

汕头大学至诚书院乡村义教现场 

 

    “团体奉献不是一个人一味地超负荷付出,在爱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爱自己。”在潮安县铁铺镇西陇村,离别前最后的总结分享会上,很多大学生在谈到过去几天的体验时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是汕头大学至诚书院今年乡村“服务学习”公益课程上的一幕,一周时间里,39名汕大同学和9名香港学生为西陇村的村民带去了服务。乡村义教项目、社会弱势群体脑瘫儿童关怀项目、素质拓展义工训练营及关爱中学生项目……一个个公益项目,其实是汕大至诚书院开设的一门门公益必修课,让大学生们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自2008年成立至今,汕头大学至诚书院致力实现社会公益服务与大学教育的融合,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将公益课程作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的高等院校。

作为汕头大学第一个住宿学院,至诚书院在2008年成立后便开始以“公益教育与服务学习”理念为指导,自主开展了“公益课程”,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汕头大学至诚学院的公益课程借鉴了欧美及港台的“服务学习”模式,基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通过“准备—服务—反思—分享”等环节,在服务中学习,使服务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达成互惠的结果。

据了解,目前,汕大至诚书院平均每年开设4—5门服务学习与公益课程,每门课程1个学分,学习时间为48个学时。包括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项目、关爱中学生项目、社会弱势群体脑瘫儿童关怀项目、乡村义教项目,甚至由国家民政部门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农村“两委”女干部暨民政基层干部培训“启璞计划”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也成为至诚书院学子的“必修课”。和高校常规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相比,公益课程增加了实地调查、培训、心得分享、评估等环节,让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除了必修课,汕大至诚书院也开设了非学分特色拓展课程,包括团队、交叉学科、体能、心理和职业生涯等五类拓展项目。截至2014年8月底,6年来共举办以上五类拓展项目共112期,全校参与学生超过6200人次,通过这些拓展项目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健康的人格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专业能力、终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效果显著,至诚书院的“种子”,在汕大播种开花。从2012年9月开始,汕头大学已经将公益课程升级为全体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必修课。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实习生 施奉延 通讯员 余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