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

媒体报道

【教育】解读至诚:从“专业培养”到“全人教育”

发布日期:2011-04-18

2011年4月18日,《教育》旬刊特约通讯员叶楠楠撰写的专稿“解读至诚:从‘专业培养’到‘全人教育’”,从记者的角度,用“至”、“诚”、“书”、“院”四个关键词诠释中国大陆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学院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2008年,一颗名为“至诚”的“种子”,栽种于作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的汕头大学。

书院,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是求知与朴素向善的地方。2008年,在汕头大学,一栋崭新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命名“至诚书院”,为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宿生的精神圈划了一块归宿地。

当莘莘学子叩开大学的殿门,他们同时也迷惘着自己的路在何方?至诚书院,为他们铺开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也给予教育新的诠释——本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住宿学院理念,至诚书院在短短不到三年的历程中,在考察剑桥、哈佛、普林斯顿、香港等大学的住宿学院模式基础上,在无数“至诚人”的努力下,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随机抽签决定入住宿生,体现了“有教无类”的公平原则,也使每一位宿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幸运儿。因为在至诚书院,宿生们生活、学习、成长融于一体。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并行的模式,促进了宿生们“身、心、灵”的完整发展。正是有了书院这一平台,推动了汕头大学从单纯的“专业培养”向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全人教育”的转变。

大学四年,至诚一生。当学子们向社会启航、实现成功幸福的人生时,自由、独立、责任、包容的大学精神和“诚敬谦和”的书院精神将成为他们最有力的风帆。

【关键词一】至

至,有“极,最”之意,亦有“到、达”之释。于此,“至”既代表对目标的追求,又展示着践行目标的决心。

李嘉诚先生寄语书院宿生:“我知道你们将会把在这里学习的一切恒存在心,日后身处任何环境,汕大人都会平衡良知与理性,规划最高期望。”于是,宿生们“筑梦至诚”,而“至诚”也圆其“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之梦。

简单概括,至诚书院是“教你如何做人”的地方。“我们认为,大学不应该只是培养专业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完整的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学科与专业的分割,注重提升人的全面素质。”至诚书院院长李丹如是说。打破中国传统高校住宿制度,强调宿生的自我管理,使其学会承担责任,这是住宿学院改革的最大特点。通过不同专业背景的交叉,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不同兴趣爱好的交融,宿生们开拓视野,积累人脉,建立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书院老师的角色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引导和支持”,引导学生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等形式独立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奉献及合作精神,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伴随着这一理念,书院实行学生会票选制度,设立专门的选举流程,宿生一人一票,选出自己的学生会主席,再由学生会主席“组阁”,2010年的投票率超过80%。书院中还有“导生”这一特有群体。导生并非领导者或管理者,他们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像绳子般串联起书院中的宿生,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导生是份荣誉,是种责任,是追求无我的修炼。”导生黎金应说。而同为导生的李秋婷则说:“做好自己是做好导生的前提。成为书院导生后,我更注重在各方面提高自己。”

至诚书院成立至今,至诚人活跃于学校的各种活动,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书院已有三位“海上学府”奖学金的获得者。在书院已送出的两届毕业生中,无论是读研、留学或就业,他们展现独特个性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带着“至诚”特色——能知己,勇追梦,积极进取,独立坚强。“我真正的成长是从至诚书院开始,”07计机孔树锋回顾其大学四年,从“进不了任何社团”的失败到“与训练营结缘”的惊喜,再到参与各种挑战最后保研成功,他用4年时间践行了“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承诺。在至诚校友们的留言中,我们可以读到书院学生具备的适应能力和规划能力。

【关键词二】诚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在此基础上,书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以“诚敬谦和”为训,在育人过程中注重内外兼修,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为实现“全人教育”打下厚实基础。

至诚书院副院长陈文滨说:“‘诚敬谦和’的最低要求是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诚实、懂礼、谦虚而且容易相处的人。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四方面是最基本的素质。”陈文滨一直组织宿生们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其中传统文化学习营和古琴文化学习营是宿生们比较喜欢的活动:一是源于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二是同学们能静下心来,在共同学习的氛围中互相促进。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营主要以诵读和体验经典的方式,让参与的学生明文言之义理,进而起诚敬之心,自觉地修身养性。2007级中文系胡翔在参加学习营后“学到了老师们孜孜不倦、身体力行的德行教诲以及古人温文尔雅、精致细腻的生活方式,诚敬谦和的做人原则以及与人沟通之道等等。这些宝贵的财富虽已不知不觉在我内心生根了,然而我知道真正的丰收还在我一生的笃行之后。”

古琴学习营邀请汕头市海云林古琴艺术馆创办人邓伟强先生教习,在教习中邓先生也向同学们讲授儒释道之妙。参与了第三期古琴学习营的同学,在学习琴技的同时,更对传统文化滋润人心有了深切体验。16个学员是一个整体,在学习中互为师,在休息中畅谈心,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友谊分外珍贵。作为集体中的个人,在7天中无人请假,手指磨到起水泡,包上创可贴继续学习。在小小的琴室,点一片清淡的香,十几把古琴,弹奏出同一个声音,古朴的曲,悠扬的歌,洗涤心灵的尘垢,安抚精神的烦忧。

【关键词三】书

书,凡载籍谓之书。专业学院的课程是通过课本使学生获取知识,而至诚书院为宿生们提供有别于专业学院所提供的特色拓展课程,注重学科交叉、通识教育、素质提升、潜能发掘,可以是列入教学计划的有一定学分的系统课程,但更多的是不计学分的课外学习,其形式包括讲座、论坛、工作坊、训练营、讨论会、交换计划、实习计划等等。可以说,这些拓展项目便是宿生们的“书”。

这本“书”,分为五章,每章都有明确详细的学习目标——“团队拓展”注重领导才能、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自信心的培养;“学科拓展”注重学科交叉,提倡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职业拓展”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设计以及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体能拓展”提升体能、培养意志力和团队精神;“心理拓展”培养坚强的心理品质、抵抗挫折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翻开这本“书”,可以感受到它随着时间不断地丰满繁盛。最感动的章节是“ATPAction-Teamwork-Passion)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营”——第一次和许多人一起吃饭,第一次因感念亲恩而流泪,第一次抢着发言,第一次收获真诚赞赏的目光……最温暖的章节是“‘三下乡’服务学习”,从每一天的工作中累积了感动和经验,从其后的反思和交流中收获了成长,“老师们,你们以后再来呀”,孩子们淳朴的感谢和期待,正是对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们最好的肯定……从交叉学科学习计划、体能拓展特训营、职业生涯规划分享会、毕业生经验分享会、至诚讲坛、书院日晚会、院长分享会、消费文化考察到宿生们自主举办的各类活动……这本“书”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也记载着无数人成长的足迹。“至诚ATP是短暂的训练,但是它的精神永存在我的心里。它教会我的除了该如何读书,更教会我要志存高远。”2009级公管系的简玉婷如此说。

这本“书”并非束之高阁,藏着掖着,它欣然打开,供他人阅读,与他人分享。从王梓坤院士、朱清时院士、都柏林大学布雷迪校长、牛津大学校监彭定康勋爵、香港大学徐立之校长到文学家李敖、作家余华,再到广东省教育厅、全国妇联等领导以及国内兄弟院校的考察团都先后来到至诚书院,与宿生们进行交流。另外,至诚书院也积极为地方服务,如通过为汕头市的中学青年教师和学生举办训练营,与广东省有关单位联合举办“汕头公益讲堂”等,以传播“至诚”理念。

【关键词四】院

有垣墙者曰“院”。于此,院不仅是住宿的地方,它是家,亦是缘。家是归属,缘是凝聚。“家·缘”诞生于至诚书院成立庆典晚会,如今,“家·缘”既是至诚宿生心灵的归宿,更是书院宿生乃至全校师生、校友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

作为网上交流平台的“家缘”,由书院学生团队“海豚树”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借鉴了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 book的运行模式。用户在建立自己的主页后,就可以使用网站的多种功能,包括发表日志、上传照片、发起投票、进行分享等,彼此间还能发送站内信息和互相留言。

“家缘”是实名制的虚拟平台,也是书院宿生现实生活的延伸。在“家缘”,有新生的懵懂,有老生的体悟,有优秀学子和校友们的经验分享,有老师们在生活与学习上的关注和关心;在“家缘”,有送上“鲜花”,有“路过”打酱油,有“去投票”,有“悬赏”……在“家缘”,有突如其来的好友邀请,有意外的重逢……

“在家缘跟同学交流,其中也包括说出我的想法,让大家了解书院的事情。”当注册成为“家缘”的一员时,李丹院长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好友栏中,他不仅在自己的主页上发表文章,也常常在同学新发表的文章下留言。“家缘”中,李丹院长拥有众多“粉丝”,而在他的文章、图片的留言中,五花八门的昵称也显示出同学们对他的喜爱。“我们致力于营造温馨和谐并让同学们快乐成长的氛围,院长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导生则肩负起兄长的角色,同学彼此之间情同手足,互相关心帮助。”“在这里,没有师生的距离,我们一起品味不经意发现的美。”书院老师张燕如是说,而作为“海豚树”成员的古婷婷则很好地概括了家缘的理念——一个人的成长是孤独的,而一群人的成长是快乐。

至诚书院,汇至诚之人,择取善道,把握善道,言行一致,存养真性,表露真情,以至动静咸宜,左右逢源。“从心所欲,不逾矩”,最终实现“追求无我”之远大理想。

在至诚书院的成长中,可以看到国际化理念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贯穿。在教育改革和育人模式探索的过程中,至诚书院实现了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以先试先行之勇和诚敬谦和之心,构建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的住宿学院,培育适应社会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有志、有识、有恒、有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