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动态

至诚要闻

潘毓刚先生作客 “至诚讲坛”

发布日期:2010-05-26

  5月16日,书院举办第七期"至诚讲坛"。量子化学泰斗、著名社会活动家、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潘毓刚先生应邀在科报厅就"韩寒与李敖"一题为汕大学子带来一场精彩讲座。汕头大学副校长李丹教授、汕头市金平区教育局领导、汕头日报社记者和学校部分老师参加了讲座。
  潘教授首先比较韩寒与李敖的相同点,他认为二者都很自傲、自大。他们都在20多岁的时候,有着一种强烈的叛逆性格,都以犀利的笔锋直指社会不平之事,批判社会的丑恶现实。韩寒与李敖,都生活在言论不是特别自由的年代,但是他们都是那个年代的异类,因为他们敢讲真话。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韩寒曾经说过,他自己是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而李敖则说自己是中国500年来写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这两位,都有一种蔑视一切的傲气。
  潘教授与李敖有着50几年的交情,讲座中,潘教授讲述李敖的成长故事。潘教授在把韩寒与李敖对比之时,说道李敖的张狂,是有实力的,他批判别人,总能找出相关的证据。然而韩寒的自傲,是没有实力的。他只是把别人没有说的很正常的一种社会现象说出来而已,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因此潘教授说这是一种谬知的自傲。韩寒的批判是在喊空话,而李敖的则有根有据。李敖曾经收集中国学者在日本求学时代的一些经历,然后把之登出报纸,证明在那些毕业生名单中根本就没有蒋介石这个人,因此可以断定蒋介石不是士官学校毕业的。这有力的证据强有力地回击了当时台湾社会对领导人的吹捧。因为韩寒曾经说过,七盏红灯照亮了自己的前进的路程。潘教授指出,这其实是韩寒心虚,没有实力,这对青年明显有误导的倾向,这其实也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潘教授指出,尽管中国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但不能因为功课不及格就鄙视它歧视它,至少我们应该找出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就好像说我们在发现教育制度有漏洞时,不能光是批判,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因为有漏洞就放弃去学。潘教授告诫我们,不能把社会大骂一顿就了事,因为这不是年轻人努力的方向。
  潘教授承认科学与文学有很大不同之处,文学可以有天才,有文学天才的人不需要念很多书就能够写很多书。但是科学不一样,它需要经过一些基本的训练。为此他把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作出比较,说美国大学的学生好的很好,差的很差,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而中国的本科教育着重按部就班地接受训练,因此中国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不会出现两极分化如此之严重的现象。同时他还指出,这些文学天才的作品不能成为传世的经典,因此,文学天才想光耀史册,必须认真学习,写出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


文字:08中文 刘开南
摄影:08新闻 方泽仪等